高考后警惕三种心理问题

2022-03-01 13:47:02
教培参考
教培参考认证

教培参考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
高考后如何消费成为不少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。据心理专家分析,根据往年的经验,考生考后心理危机的发生率高于考前。家长要关注考生高考后的心理,引导他们“放松不放纵”。而考生应该在考试后寻找一种科学、适当的减压方式。

高考过后,警惕三大心理问题:狂欢、放纵、放纵

“高考过后,原本紧张的神经终于可以防止松动。成都理工大学的李涛(音译)回忆起高考后的状态,感到“疯狂”。他告诉记者,高考结束那天,他吃晚饭、唱歌、玩游戏。他和几个亲密的同学几乎彻夜未眠。

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李涛几乎每晚狂欢,整夜狂欢,白天还补睡。”那时候,我觉得自己解放了,考得好不好,我无法改变。上大学后,我没有那么多时间玩,所以我尽情释放了压力。”李涛回忆说。

然而,大学开学前两天,李涛因为长期不规律的工作、休息和饮食,陷入了极大的困境。又是一个晚上的比赛。下午醒来后,他感到头晕,四肢无力,恶心呕吐,无法下床。他妈妈带他去医院治疗。医生说,李涛的生物钟平衡被打破是因为他长期生活不规律,晚上熬夜,白天睡觉。而且白天睡觉,导致饮食不平衡,营养得不到保障,血糖过低,一定要注意一段时间。最后,李涛不得不推迟大学注册,在家呆了一个星期才去上学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学习,他终于赶上了进度。

解决方案:“‘这种纵容式的考生比较普遍,这是一种放松的状态,就像很多学生在高考前后撕书释放压力一样。一般来说,这类考生要么认为自己考得好,要么就是考得差的学生,南充市心理健康中心主任于成民说,高考结束后,考得好的学生认为平时学习很刻苦,会利用高考后的这段时间放松一下自己,而成绩不好的考生原本对高考的期望值很低,所以很容易放纵自己。

狂欢可以,但不能过度。高考结束后,家长要适当监督,不能忽视。”考得好的家长要适度地给他们泼冷水,考得不好的家长要起到引导作用,帮助他们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”,于成民提醒,对于这样的考生,如果家长放任,很可能会发生醉酒、打架等事故,这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。

高考结束后,我们要警惕三种心理问题:时间管理有点不知所措;考试后,时间完全由自己控制。除了陪家人,小吴也感到茫然。”平时在学校,都会有明确的时间表,现在所有的时间都是自己的,但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”小吴说,上大学后,要学会独立生活和学习,学会照顾自己,希望暑假能学到这些技能。

解决方案

每年两场考试结束后,面对突如其来的闲暇生活,有的考生仍沉浸在高考成绩的担忧中,有的考生则如释重负,彻底放松。不少考生通过饮酒、上网、玩游戏等过度放纵来发泄内心压力,缓解之前紧张的情绪。但这样,可能会严重影响考生的健康。家长可以参与适当的引导,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暑假计划,或者出去旅游、考驾照等,鼓励孩子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,规划下一个学校的计划,为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准备。

高考后要警惕三个心理问题:当被问及分数时,他觉得有点烦躁

高考后的这几天,王建浩在家休息,每天陪着爷爷,帮家里做家务。他感到非常放松。村里人来到戏曲团时,附近的亲戚都来看望他。亲戚们一见到他,就问他考得怎么样,这让他有点困惑。

“现在成绩还没出来,有点压力,因为答案不是很好,很担心自己考试不及格,让家长失望。”王建浩说,考试结束后,亲戚朋友都会问起考试成绩,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答。如果他们被问得太多,他们会感到非常不安,想逃跑。

解决办法:

家里有考生。父母问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正常的。关键是如何处理。如果他们不想多说,他们会对家人微笑,理解他们的愿望。家长最好了解孩子的心情,不要经常问孩子考试成绩如何,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压力。结果出来后,往往是“几喜几悲”,要学会冷静面对。

高考结束后,考生可以适当保留一段时间复习生活和作息规律,利用这段时间总结中学生活,并对未来的大学生活进行一些“假设”,这样可以使考生顺利度过高考后的时间高考。学生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去旅游,或者在安全的情况下允许考生集体外出。他说:“高考结束后,我在家里抄了一些经典名著,这不仅让我心平气和,还读了一些我没机会读的书。”

考生应该理性对待高考。他们应该意识到,当人们情绪低落时,他们往往会低估自己的实际水平。在处理方法上,建议考生“一是不要怕别人说什么;二是要调整心态,学会主动与人沟通,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,与父母、亲友沟通。此外,你也可以做一些你感兴趣的事情来分散你的注意力,帮助你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感。我们必须端正态度。要实事求是,避免过高的期望,不要有侥幸心理。考生可以向老师和以前的学生征求意见。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提前预习专业;也可以走出家门,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