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这件小事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一、分类不同
1、公益一类承担的是基础医疗卫生、教育、科研等公益服务职能,不宜或者不能由社会服务代替,也不能由市场配置资源。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基本上全部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,唯一的例外就是乡镇卫生院。
2、公益二类是政府资助一部分提供保障,也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,如公立医院等。公益一类、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。
二、服务范围不同
1、公益一类包括承担义务教育、基础性科研、公共文化、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,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或机构。
2、公益二类包括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一类事业单位: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,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,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。如普通高等教育机构、非营利医疗机构等。
三、经营限制不同
1、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不得开展经营活动。对这类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要从严控制,并加强监督和管理,使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。
2、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,自主开展相关业务活动,并依法取得服务收入,其服务价格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。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基础上,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。
公益一类承担的是基础医疗卫生、教育、科研等公益服务职能,不宜或者不能由社会服务代替,也不能由市场配置资源。
公益二类事业单位,是指部分可以由社会服务代替,或者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。
公益是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。这是为人民服务不求回报的一种通俗讲法。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。
现代的公益,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公益,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,人们通过各种公益活动、公益基金、公益网站等途径,通过直接参与捐赠、公益广告、公益歌曲等方式参与到公益中来。
在中国古代,倡导日行一善,就是每天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,帮助更多的人,让社会更加美好和谐。
1、从职能看一类完全由政府指定、政府供养,其职能不能或者不宜由市场供给,完全没有收费职能,不具备收取费用和从事经营活动的资格。二类则是全部或者部分具备收费职能,可以收取服务费用。
2、从财政供给方式来看如果财政全额供给,一般是公益一类,差额一般是公益二类。
3、从参公不参公看公益一类一般大多数单位都参公,但肯定不是全部。但公益二类则是全部不参公,如果有参公的公益二类,肯定是违规操作。
4、从工资构成来看执行职能工资,多半是公益一类,执行职称工资,多半是公益二类。
公益二类和公益一类的区别在于定义不同、财务供给编制不同、工资不同。
1、定义不同
公益一类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,指承担义务教育、基础性科研、公共文化、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,属于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宗旨目标和内容、分配的方式和标准等由国家确定,不得开展经营活动,其经费需由国家财政予以支撑。
公益二类即差额拨款事业单位,指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一类事业单位: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,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,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。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,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,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。
2、工资不同
从工资构成来看:实施天禀机能工资的,多半是公益一类,实施职称工资的,多半是公益二类。
3、财务供给编制不同
假定财务全额供给,通俗是公益一类,履行职责依法取得的收入或基金要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,实行“收支两条线”管理。对这类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要从严控制,并加强监督和管理,使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。差额通俗是公益二类。